电子线路&电工学1

电路基础

电阻

电容

\[U=L\frac{di}{dt}\] \[电流超前电压90^\circ\]

电感

\[i=C\frac{du}{dt}\] \[电流滞后电压90^\circ\]

阻抗

相量只是表示正弦量,而不等于正弦量 \[ \begin{aligned} Z_R&=R \\Z_C &=\frac{1}{j\omega C} &=-j\frac{1}{\omega C}\\ Z_L&=j\omega L\\ 记容抗\\为X_C&=-\frac{1}{\omega C}\\ 感抗为X_L&=\omega L\\ 导纳为Y&=\frac{1}{Z}\\\\ \end{aligned}\\ \] 阻抗是频率的函数\(Z(j\omega)\)
可以写成\(Z(j\omega)=R(\omega)+jX(\omega)\)
\(R\)不仅仅取决于电阻
\(X\)也不仅仅取决于动态元件
\[ X(\omega)>0称感性\]

\[X(\omega)<0称容性\]

\[X(\omega)=0称电阻性\\\]

功率

\[ \begin{aligned} u(t)&=\sqrt{2}Ucos(\omega t+\theta)\\i(t)&=\sqrt{2}Icos\omega t\\ P&=UIcos\theta\\ \end{aligned}\\\] \(\theta\)是阻抗角
纯电感和纯电容时为0,表示无能量消耗
纯电阻时功率最大 \(cos\theta\)成为功率因数$
\(RL\)串联时电源处能量交换的值会变小(部分能量在\(R\)\(C\)之间消耗
无功功率

视在功率 \[S=UI=\left|Z\right|I^2\] \[S=\sqrt{P^2+Q^2}\]

二极管

双极型二极管

分为\(PNP\)\(NPN\)
要求
1. 发射区高参杂 2. 基区很薄 3. 基点结面积大

放大条件

  • 发射结正偏,集电结反偏、
    • \(E\)发射区向基区注入载流子
    • \(B\)基区控制和传输载流子
    • \(C\)集电区收集载流子
  1. 发射结加正向电压,扩散运动形成发射极电流(注入载流子)发射区的电子越过发射结扩散到基区,基区的空穴扩散到发射区—形成发射极电流\(I_{E}\)
  2. 扩散到基区的自由电子与空穴的复合运动形成基极电流(传输和控制载流子)电子到达基区,少数与空穴复合形成基极电流\(I_{bn}\),复合掉的空穴由\(V_{BB}\)补充。多数电子在基区继续扩散,到达集电结的一侧。

特性

\(I_C=I_{CN}=I_{CBO}\)
\(I_B\)
\(I_E\) ### 三种组态 1. 共发射极接法 2. 共基极接法 3. 共集电极接法

场效应管

各种半导体器件

绝缘栅型

增强型

耗尽型

结场型

放大电路基础

  1. 把放大电路转换成等效电路
  2. 计算特性参数,重点关注:

\[ A_u=\frac{U_o}{U_i} \]

\[ 输入电阻R_i=\frac{U_i}{I_i} \]

\[ 输出电阻R_o=\frac{U_o}{I_o}\\ \] 3. 高频\(\pi\)、低频\(\pi\)\(P106 图3-27\)简化模型、\(h\)参数

低频\(\pi\)

  • \(C\rightarrow E\) 电阻和电流源串联
  • \(B\rightarrow E\) 两个电阻串联

简化模型

  • \(C\rightarrow E\) 一个电流源

  • \(B\rightarrow E\) 一个电阻 >任何放大电路都可以看成二端口i

  • 通频带

  • 非线性失真系数\(D\)

  • 最大不失真输出幅度:峰峰值\((U_{opp},I_{opp})\)or有效值\((U_{om},I_{om})\)

  • 最大输出功率和效率\(\eta=\frac{P_{om}}{P_v}\)

    其中\(P_v\)为直流电源消耗的功率

    放大原则

  1. 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,场效应管工作在恒流区
  2. 晶体管\(\Delta u_{BE}\)场效应管\(\Delta u_{GS}\)(打开了水龙头)
单极共射电路

单级共射放大电路

单极共射电路
  • \(T\):\(NPN\)型三极管

  • \(V_{BB}\):使得发射极正偏\(U_{BE}>U_{on}\)

    \(V_{BB}=0\) ,必失真

  • \(V_{CC}\):使得收集极反偏\(U_{CE}\ge U_{BE}\)

注意输出输入反相

因为\(U_C=V_{CC}-\beta I_b R\)

三种放大电路

哪个极接地就是哪类

输入电阻不考虑\(R_S\),输出电阻不考虑\(R_L\)

共集电极放大电路

  • 通过\(V_{CC}\)接地
  • \(I_{B}\approx \frac{V_{CC}-U_{BE}}{R_1+(1+\beta )R_2}\)
  • 同相放大(射极跟随放大)
  • \(U_0=U_B-U_{BE}\) 故没有电压放大功能,只有电流放大

由于共集电极放大器具有输入阻抗高、输出阻抗低的优点,所以在多级放大电路中,通常利用共集电极放大器将前级和后级放大器进行隔离,由它对信号进行缓冲放大,以免前、后级放大器互相影响。又因共集电极放大器具有电流放大功能,所以不仅串联稳压电源采用此类放大器,而且有的多级放大电路的末级放大器也采用此类放大器。

直流负反馈

为防止温度影响工作点,导致失真

常使用分压式偏置电路

温度升高,\(\beta\)变大,\(I_{CQ}\)变大

\(U_{EQ}=I_{EQ}\cdot R_e\)变大

\(U_{BEQ}=U_{BQ}-U_{EQ}\)变小

使得\(I_B\)变小,制约\(I_C\)

交流电机

公式

  • 转速 \(n_0=\frac{60 f_1}{p} ,\) p为极对数;
    • 旋转磁场和转子相对转速\((n_0-n)\)
  • 转差率 \(s=\frac{n_0-n}{n_0}\)
    • \(1\%-9\%\)
    • \(n=0,s=1,\)起动瞬间
    • \(n=(1-s)n_0\)
  • 定子
    • 电流频率\(f_1=\frac{pn_0}{60}\)
  • 转子
    • 频率\(f_2=\frac{p(n_0-n)}{60}=sf_1\)
    • 电动势\(E_2=sE_{20}\)
    • 感抗\(X_2=sX_{20}\)
    • 电流\(I_2=\frac{sE_{20}}{\sqrt{R_2^2+(sX_{20})^2}}\)
    • 功率因数\(\cos \varphi=\frac{R_2}{\sqrt{R_2^2+(sX_{20})^2}}\)
    • 关系图

Pulse Width Modulation

面积等效原理

冲量相同,时间、形状不同的波形对惯性环节具有相同效果

使用方波信号模拟正弦信号

占空比 Duty Ratio

\[\frac{t_{高电平}}{T}\]

\[U=U_m\times 占空比\]

\(\Rightarrow\)D/A转换


电子线路&电工学1
http://example.com/2022/10/18/E1/
作者
Alpha
发布于
2022年10月18日
许可协议